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關鍵所在,只有靠貧困戶合理利用各類資源和自己的努力穩定創收,貧困問題才能持久解決。然而,貧困地區產業基礎薄弱,貧困戶因為觀念、技術、市場、資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獨立發展產業難度很大,失敗率很高。在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產業扶貧中,龍頭企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需要龍頭企業來開發。貧困地區的資源特點決定了貧困地區必須發展特色產品和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才具有比較優勢。而特色產品一般規模小,技術和生產水平低,市場培育不夠,很多產品只在當地銷售,實現的價值有限。發展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就必須依靠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信息和管理優勢對特色產品進行開發,通過價值鏈的延伸提高特色產業的附加值,通過品牌和市場的開發來確保價值的實現。
其次,貧困戶需要龍頭企業來帶動。在特色產業開發的基礎上,要使能力弱的貧困戶受益還需要創新組織模式,防止出現產業的發展只富了能人大戶,貧困人口很少受益的問題。目前各地的產業扶貧實踐有多種模式,最典型的組織方式是“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在這種模式中,合作社起到組織和管理貧困戶的作用,避免龍頭企業與貧困戶直接合作產生的高交易成本,從而提高組織效率。龍頭企業則負責選擇產品和技術指導,負責加工和銷售。正是因為龍頭企業解決了合作社和貧困戶解決不了的關鍵問題,貧困戶發展產業的風險大幅度降低。第二種產業扶貧的模式是就業創收,龍頭企業直接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這種模式特別適用于在生產和流通環節有大量非技術性、低強度的工作機會的勞動密集型的農業產業,能較好地針對勞動能力有限、只能從事輕體力勞動的弱能貧困戶,為他們提供大量的工資性收入。第三種模式是資產收益。即將自然資源、公共資產(資金)或農戶權益資本化或股權化,龍頭企業利用這類資產產生經濟收益后,貧困農戶按照股份或特定比例獲得合理的收益。這種模式對失能和弱能貧困人口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因為它不依賴農戶的獨立經營能力。
第三,龍頭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能保證貧困戶的收入穩定。貧困地區在產業發展和產業扶貧中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各種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貧困地區由于地理和氣候的原因,自然災害頻發。特色產品由于消費群體和市場規模小也更容易出現價格大幅波動。其它經營主體和貧困農戶應對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遠遠低于龍頭企業,往往一次災害和市場波動就導致整個產業失敗。龍頭企業由于有更強的技術和資金能力,并依靠產業鏈的延伸、市場周期的把握和保險等來抵御風險,應對風險的能力明顯高于其它經營者。因此,在產業扶貧中經常出現產業還沒有收益而貧困戶通過從龍頭企業獲得工資、租金和分工而增加了收入。
同時,龍頭企業要更好地推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扶貧也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優先解決農業龍頭企業的建設用地問題,滿足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和價值鏈延伸的需要。二是解決農業龍頭企業因缺乏土地等硬資產導致的貸款難問題。對參與產業扶貧的龍頭企業,政府可以成立擔?;?,金融機構應該創新抵押方式,推廣價值鏈金融,通過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共同合作有效緩解龍頭企業的融資壓力。三是大力發展針對龍頭企業的各類農業保險。在以往災害保險的基礎上,推行完全成本險和收入險,利用保險分散風險的功能,確?;臼找?,至少能防范巨額虧損導致的產業完全失敗。四是對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進行財政支持。在貧困地區從事特色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面臨特殊的困難,一方面是市場規模小,投入過多創新資金難以收回,另一方面是特色產業需要專用設備,創新的成本高,難度大。因此,對有扶貧成效的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的技術創新補貼是提高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技術水平的有效政策。
手機閱讀
手機掃碼可移動閱讀本文。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打開網頁,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